新聞詳情
在飲料無菌灌裝生產過程中,包裝容器的清洗殺菌與冷卻定型是兩個至關重要的環節。傳統工藝中,生產線需使用75℃~90℃的高溫熱水進行殺菌,隨后又需借助5℃~20℃的低溫冷凍水進行冷卻。這兩類需求看似對立,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互補潛力。然而,長期以來,行業普遍采用燃油蒸汽鍋爐提供熱源、冷水機組提供冷源,僅通過板式換熱器進行有限的熱回收,整體能效低下,能源浪費嚴重。
隨著“雙碳”目標推進和能效要求提升,高溫水源熱泵機組正逐漸成為解決方案的焦點。它能夠同時實現高溫制熱與低溫制冷,突破傳統工藝的局限,為飲料無菌灌裝前處理環節帶來顯著的節能效益。
冷熱互補:被忽視的節能潛力
在飲料灌裝流程中,殺菌與冷卻所需的熱量和冷量具有高度的時間同步性與空間鄰近性。理論上,制冷機排放的冷凝熱可回收用于加熱環節,而加熱系統產生的余冷也可輔助冷卻過程。但傳統設備布局中,制冷與供熱系統相互獨立,缺乏系統性的能量協同設計,導致大量低品位熱能直接被排放至環境,既浪費能源又增加冷卻負荷。
傳統方式的瓶頸
目前,大多數企業仍依賴“鍋爐+冷水機”的組合:鍋爐燃燒燃油或天然氣產生高溫熱水,電制冷機則通過壓縮機制冷提供低溫冷凍水。即便部分生產線采用板式換熱器對清洗后的高溫廢水進行預加熱,回收效率仍有限,無法根本解決系統整體能耗高、碳排放量大的問題。此外,鍋爐運行存在污染排放,冷水機組電能消耗顯著,綜合能效比(COP)普遍較低。
高溫水源熱泵:一機雙效,能源循環利用
與傳統設備 “各自為戰” 的制熱、制冷模式不同,高溫水源熱泵機組能夠實現 “一機雙能”—— 它可利用生產線中產生的低品位余熱(如冷卻定型環節排放的溫水)作為熱源,通過熱泵循環技術,同時產出 75℃~90℃的高溫熱水(滿足清洗殺菌需求)和 5℃~20℃的低溫冷凍水(滿足冷卻定型需求),真正將工藝中的冷熱量互補性轉化為實際的節能效益。
四大優勢凸顯競爭力
1.高效節能,降低運行成本
通過冷熱聯供和能量回收,大幅減少額外加熱與制冷的能源消耗,顯著節約電費和燃料費用。
2.環保低碳,符合政策導向
減少化石燃料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,幫助企業實現綠色生產目標,響應節能減排號召。
3.穩定控溫,提升產品質量
水溫控制精度高,有助于保持無菌灌裝過程的穩定性,減少因溫度波動導致的品質問題。
4.集約設計,節省空間與維護
一機集成制冷與制熱功能,減少了鍋爐、冷水機等多設備配置,降低初期投資與維護復雜度。
結語
在飲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、能耗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,高溫水源熱泵機組為代表的高效能源利用技術正在嶄露頭角。其能夠無縫嵌入現有無菌灌裝生產線,實現冷熱協同供應,不僅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,也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。未來,隨著熱泵技術與工藝設計的不斷優化,該類系統有望成為飲料行業前處理環節的標配,推動行業向更高效、更綠色的方向邁進。